Notice: Constant WP_MEMORY_LIMIT already defined in /var/www/blackhatgor.1129.w819/site30093/wp-config.php on line 119
【從化太平到白雲機場】百度知道搜索 |SHA |的機票 | – Lotus旅運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IATA代碼:CAN;ICAO代碼:ZGGG),通稱廣州白雲機場、廣州機場,簡稱白雲機場,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民用機場,地處白雲區人和鎮和花都區新華街道、花山鎮、花東鎮交界處[4],距廣州市中心的直線距離約30公里,於2004年8月5日正式啟用[5]。其兩個機場代碼均沿用自原廣州機場,IATA代碼則源於廣州一詞的拉丁字母習慣拼法「Canton」的縮寫。白雲機場目前為中國南方航空、海南航空、聯邦快遞、深圳航空的樞紐機場[6]及中國國際航空的重點機場,是中國三大國際樞紐機場之一[7]。

目次

機場概況[編輯]

白雲機場現有三條跑道,一號客運大樓總面積52.3萬平方米,138個客機位,45個貨機位,由主樓、連接樓、指廊和高架連廊組成,共分四層。第三層為出發及候機大堂,第二層為到達夾層,第一層為到達及接機大堂,負一層則通往地鐵及停車場。出發及候機大堂位於客運大樓第三層(3F),共有8個進出口。的士和大巴均可直接停靠在客運大樓出發大堂門口。二號客運大樓總面積88.07萬平方米,商業面積4.3萬平米,值機櫃枱397個。[11]

自2004年轉場營運以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連續實現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長,成功實現多次跨越:2004年轉場當年,即過2,000萬人次,2007年又突破3,000萬人次,2010年一舉跨越4,000萬人次大關,以每3年旅客吞吐量淨增1,000萬人次的增速發展。2016年吞吐量接近6,000萬人次,2017年吞吐量6580萬人次,2018年吞吐量6972萬人次[12]。2020年,由於中國對於COVID-19疫情的管控得力,以及國內行業復工復產效果明顯,白雲機場以4376.8萬人次的吞吐量獲得全球最繁忙機場的第一名。[13]

目前以白雲機場作為樞紐航空公司的有中國南方航空、深圳航空、海南航空、聯邦快遞航空、九元航空及龍浩航空[6]。

歷史[編輯]

舊白雲機場前身是1932年冬國民政府建立的廣州航空站[14]。當時僅作為軍事用途,1947年改為民航國際機場,直到1963年完全改為民用機場[15]。

隨着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廣州市以及鄰近的珠三角城市不斷發展,雖然當時的白雲機場進行過改造和擴建,但經過數次擴建仍無法滿足大客流量的運輸任務,其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曾連續8年位居中國大陸第一。因此亦衍生出機場搬遷的計劃。

1992年,開始進行新白雲機場的選址工作,1993年8月確定距市區北部28公里的花都區新華街道、花山鎮、花東鎮及白雲區人和鎮的交界處為新機場選址,佔地規模比原機場大近5倍[16][17]。這是中國大陸民航史上單一投資最大的基礎建設項目[18]。

2000年8月,新機場正式動工,耗資198億元人民幣。廣州市城建部門資料表明,總投資中資本金有53.6億元,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集團公司佔過半股份,廣州交通投資有限公司佔有剩餘的股份,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通過日本對華ODA項目提供貸款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4.9億元),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貸款58.48億元,工商銀行提供貸款5億元,建設銀行提供貸款5億元。[18]

2004年8月2日,新白雲機場竣工,並於5日零時正式啟用。新機場也被稱為「新白雲」,以區別於舊機場,但這並非正式名稱的一部分[19]。同時在4日晚,服務了廣州72年的舊白雲機場隨新白雲機場的啟用而關閉。

2005年9月,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在全國民航首先創立”異地城市候機樓模式”,率先在東莞建立了內地第一個異地候機樓。[20]

2010年2月9日,為迎接廣州亞運會,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東三西三指廊正式啟用,[21]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從2500萬人次調至3500萬人次。

2012年7月20日,國家發改委批准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時作為中國「十二五」規劃和《珠三角規劃綱要》重點建設項目[22]。

2012年8月3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正式動工,建設項目包括第三條跑道及滑行系統、二號客運大樓、站坪及空管、供油等配套設施[23],此外,與白雲機場擴建工程同步建設的還有白雲機場公共運輸交匯處工程。

2015年2月,機場第三跑道投入使用[24]。2018年4月26日,二號客運大樓正式投入使用[25],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從3500萬人次調至8000萬人次。

2020年6月28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園區配套項目工程開工,這項工程包括建設跑道、客運大樓等基礎配套設施,規劃建設高鐵、地鐵等一體的高效空鐵聯運體系,連通大灣區主要鐵路及公路樞紐、幹線機場和主要城市。

2021年6月26日上午,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3客運大樓工程和廣州白雲機場T3公共運輸交匯處軌道交通預留工程開工[26]。

主要設施[編輯]

新白雲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經國際招標,選定了美國栢誠集團和佳拿公司(英語:URS Corporation)的設計方案,時任AECOM集團的執行董事、設計總監的美國設計師Mark Molen擔任此項目的主設計師,並成為機場擴建項目所有概念設計及初步設計階段的建築設計負責人;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築師陳雄為執行總建築師[27]。由主樓、連接樓、指廊和高架連廊四大建築結構組成,總面積達52萬平方米(初期37萬,2006年擴建東三、西三指廊及連接樓工程,2010年2月9日完工),主樓共分為4層,包括地上3層及地下1層,其中第三層為出發大堂,第二層為商業層,第一層為到達和商業層,負一層則通往地鐵、停車場和機場酒店。到達旅客可以直接從候機樓抵達廳離開機場,無需到主客運大樓(乘坐地鐵需要到客運大樓負1層,停車場同樣需要到負1層)。[28]

該方案外觀立面造型重點突出了中央集中辦票大樓,並且兩側60米連續跨街橋可將東西450米弧形連廊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立面長度,以便佈置更多的近機位,方便旅客登機。各連廊又把航站區空間延伸入飛行區,形成統一機場整體。出港旅客自中央辦票大堂南北兩側進入到辦票櫃枱,步行距離不超過70米。出港旅客自辦票櫃枱至登機門之間輔以各種旅客傳送設備,最遠步行距離不超過200米[29]。

自2021年8月4日起,所有中高風險地區抵達的國內航班統一安排至T1B到達區,自2022年6月28日起,T1客運大樓的國際航空業務全部調整至T2客運大樓,7月31日起,乘搭中國南方航空國際航班旅客經由T1客運大樓辦理入境手續[30]。

一號客運大樓樓層

一號客運大樓出發大堂

一號客運大樓人工櫃枱

一號客運大樓自助行李櫃枱

一號客運大樓行人輸送帶

一號客運大樓登機閘口

一號客運大樓行李提取屏

二號客運大樓由廣東省建築設計院主導設計,此項目由陳雄和Mark Molen再次擔任主設計師[27]。同一號客運大樓一樣由主樓、連接樓、指廊和高架連廊四大建築結構組成,但建築面積高達65.87萬平米,一期規劃商業面積4.3萬平方米。二號客運大樓的登機橋有58座,值機島13個,旅客座椅高達11萬張。在候機區里,在原有基礎設計上,改為混流設計,國際流程和國內流程的辦理更為簡單,採用「指廊式+前列式」混合構型,具有飛機停靠面長,近機位多、近距離大機位多、旅客步行距離適中、國際國內互換方便等優點[31]。設計引入可在國內與國際營運之間進行轉換的混合機位概念,在流線最便捷、流程最短的前列式機位設置國內/國際可切換的混合機位,提高機位使用靈活性及旅客處理效率,滿足國際業務快速增長的需求。[25]
另外,二號客運大樓出發和到達國際邊檢區域均設有自助通關設備,其中出境自助通道約20條,入境自助通道約30條,符合條件的旅客可自助驗證,通過「刷護照」「刷臉」出入境,實現10秒快速通關。[25]

此外,白雲機場二號客運大樓於大中華地區內首創「2+X」語言顯示模式,於登機閘口、行李提取區的屏幕上除中文、英文以外以目的地、經停地或始發地的官方文字顯示該地的地名,例如前往/經停或始發自仁川國際機場的航班,登機閘口與行李提取區的屏幕上的目的地、經停地或始發地名稱首行顯示簡體中文「首爾仁川」,外語名稱行則英文「SEOUL」和韓語「인천」滾動顯示[32]。

二號客運大樓於2019、2020連續兩年獲Skytrax「全球五星級客運大樓」認證[33][34]。

以下為2號客運大樓的航班信息:

二號客運大樓樓層

二號客運大樓出發大堂

二號客運大樓人工櫃枱

二號客運大樓自助行李櫃枱

二號客運大樓登機閘口

T2客運大樓候機區內南航明珠貴賓休息區

二號客運大樓行李提取屏

2005年7月13日,聯邦快遞與白雲國際機場簽署了在機場內興建全新亞太轉運中心的協議,新的轉運中心取代了聯邦快遞原本設於菲律賓蘇比克灣國際機場的樞紐地位[36]。

新的亞太轉運中心佔地63公頃,總建築面積達82,000平方米[36]。投入運作後從業人員超過800名,每周營運136個航班,在20個亞洲主要城市間提供運送服務,並通過這些城市連接全球超過220個國家和地區[37]。

轉運中心的一大特點是聯邦快遞擁有自己的機坪控制塔,對於一家國際航空快遞運輸公司而言,這在全中國也是首開先河。聯邦快遞可自主在地面完成控制飛機起降、停機安排及優先上落貨等程序。此外,該中心的主要分揀區由16條高速分揀帶、7條用於貨物裝載的輸送帶以及90部主要和次要文件分揀設備組成,每小時可處理2.4萬件貨物[38] 。

轉運中心於2006年開始奠基興建,原定於2008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但經過數月的測試後,聯邦快遞於2008年12月17日宣佈將開業日期推遲至2009年上半年,轉運中心方可全面投入營運。聯邦快遞稱,修改後的開業日期「為聯邦快遞提供了必要的時間來充分測試所有的系統和流程,以及與廣州當局密切合作,確保所有必要的批准到位」[38]。

2008年12月17日,轉運中心完成了其首次試運作。一架聯邦快遞麥道MD-11飛機從菲律賓蘇比克灣國際機場起飛,於凌晨5:50分順利降落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該航班由全新的運轉中心負責全部地面運作,使用了聯邦快遞控制塔和新分揀系統。在地面流程成功完成後,該航班準點飛往其最終航點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這條亞歐航線在試運作期間每周執飛4次。新轉運中心從2009年2月6日正式營運[39]。

2009年2月6日清晨,在最後一個航班飛往台灣後,聯邦快遞關閉了其位於菲律賓北部已運作了13年的的蘇比克灣亞太轉運中心,其核心業務已全數轉移至白雲機場[40]。飛抵新亞太轉運中心的首個航班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機場,這架以MD-11執飛的航班在經停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後於夜裏23:10降落白雲機場,標誌着新的亞太轉運中心的開放並全面投入運作[41]。

白雲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場內佔地1,434公頃,其中飛行區約860公頃,其他區域佔地574公頃。此外,中轉油庫和導航工程佔地約17公頃。

其中,總平面規劃有五條跑道,海拔50英尺(15米)。一期建有二條跑道,分別位於客運大樓的東西兩側。間距按2,200米規劃,能滿足二條平行儀表跑道的獨立平行進近要求。東跑道長度按4,000米寬60米規劃,一期按3,800米建設,滿足現有目前全球最大型的客機空中巴士A380全重起降,同時並考慮未來更大機型的起降可能。西跑道長度按3,600米寬45米建設,滿足4E類以下飛機的全重起飛和降落。在東跑道的東側680米處建有第三條跑道。該跑道長3,800米寬60米,標準為4F級,能夠起落包括A380在內的大型客機起降,於2012年8月20日動工建設,2014年7月31日完工[42]。
機場三跑建成後重新對三條跑道進行命名:第一跑道(西跑道)02L/20R改為01/19、第二跑道02R/20L改為02L/20R、第三跑道為02R/20L。

停機坪包括三部分:客機坪、貨機坪、航空公司停機坪(包括維修機坪)。停機坪目前共提供131個近機位(可通過登機橋直接登機)和超過60個遠機位(需乘擺渡車登機),停機坪總面積超過90萬平方米。

一號客運大樓停機坪上的飛機

卡塔爾航空的空中巴士A380-800於一號客運大樓

中國南方航空的空中巴士A380-800於一號客運大樓

中國南方航空的波音B787-8於二號客運大樓

中國南方航空的波音B737-800於二號客運大樓

航空公司與航點[編輯]

相關文章